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赵冬教授:全球半数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发生在亚洲!|JACC:Asia 创刊号

2021-06-17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热点
非原创 心血管疾病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亚洲》(JACC:Asia)首期正式刊出。创刊号上登载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JACC: Asia副主编赵冬教授的综述文章,文章深入探讨了亚洲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封面.png


文章指出,亚洲死于心血管疾病(CVD)的人数在快速增加,2019年全球所有的 CVD 死亡中,半数以上发生于亚洲国家。这些数据表明,迫切需要了解亚洲国家 CVD 的疾病负担和流行病学特征,以制定因地制宜的 CVD 预防策略来应对 CVD 的流行。


从1990至2019年,亚洲的 CVD 死亡人数从560万上升至1080万。这些 CVD 死亡近39%为发生在70岁以下的人群的过早死亡,显著高于美国的 CVD 过早死亡的比例(23%)。


大多数 CVD 死亡由缺血性心脏病(IHD)或卒中所导致。研究者认为,亚洲的 CVD 流行增加与亚洲国家的人口学变化、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CVD 危险因素的患病率以及 CVD 的防治能力有关。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采用多个来源的资料,在对亚洲国家 CVD 流行病学数据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亚洲国家 CVD 流行的五个特征:


包括 CVD 死亡率的上升趋势;

CVD 死亡率在亚洲的地域分布差异;

主要 CVD 类型的区域间差异;

处于 CVD 流行的不同阶段的国家间差异;

以及 CVD 可修正的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加剧,形成巨大负担,但防治能力有限。


赵冬教授表示
微信图片_20210616162226.jpg

亚洲国家及时获得有关 CVD 疾病负担和流行病学特征的信息,对于了解面临的挑战和指导合理的策略和行动以应对 CVD 流行至关重要。


微信图片_20210616152559.jpg


从1990年至2019年,亚洲的 CVD 死亡人数在总死亡人数中的比例从23%上升至35%,男女的 CVD 粗死亡率均在上升。CVD 粗死亡率的上升表明亚洲 CVD 的实际疾病负担在增加。


基于2019年的数据,亚洲国家的 CVD 粗死亡率存在显著地域差异。CVD 死亡率最高的亚洲国家是格鲁吉亚(810/100,000),最低的是卡塔尔(39.1/100,000),差距达20倍。


尽管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是亚洲最常见的 CVD 类型,但在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这两种类型的 CVD 的流行差异很大。在中亚、西亚和南亚,缺血性心脏病是导致 CVD 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在东亚和东南亚,卒中导致的死亡比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死亡更多。


在中国,CVD 死亡的主要类型已从卒中转变为缺血性心脏病。作者认为,亚洲地区或国家之间的主要 CVD 类型存在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


本文还比较了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或发达)亚洲国家 CVD 在疾病谱中的特征(总死亡中相关疾病类别的分布),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处于不同的 CVD 流行阶段。


微信图片_20210616162226.jpg
赵冬教授表示

识别不同亚洲国家 CVD 同流行阶段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指导这些国家确定他们在公共卫生、资源分配和研究方面优先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大多数亚洲国家正处于 CVD 流行快速增长的阶段。


例如中国,特点是 CVD 死亡率较高,CVD 死亡在总死亡中所占的比例通常超过40%。


而高收入国家或发达国家的 CVD 流行特征显示了 CVD 流行变迁至第三阶段,特征之一是 CVD 死亡在总死亡中占比降低。


例如在日本和韩国,CVD 引起的死亡在总死亡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从1990年的34.9%和36.2%分别下降到2019年的26.6%和24.3%。


研究者认为,CVD 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增加是亚洲 CVD 流行病上升的主要可修正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不良饮食、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和高血压等。


赵冬教授表示

这篇综述提供了亚洲 CVD 流行病学的完整信息,阐明了发展本地化的 CVD 预防策略和研究的具体需求,也指出了亚洲不同国家当前以及未来所面临的挑战。



该论文发表在JACC: Asia的6月刊上,该杂志是首份刊登同行评议的原创论文的特定地区心血管领域期刊。


本文来源:“美国心脏病学会”微信公众号,二次转载请联系原平台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