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山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 卫雷
今年太原的冬天格外冷,山西省人民医院正值修路期间,原本相对人流稀疏的医院东门成了来往医院北区的唯一通路,不同口音的老乡在狭小的人车共同的通道里寒暄,用各自的方言抱怨着寒冷的气温、抱怨着人民医院的电梯、抱怨着医院人满为患床位的紧张、以及对亲人病情的担心和顾虑。当北风刮起,人们都习惯的将领子竖起,竭力躲避刀割般的寒风,小跑着奔向各自的目的地。
“凛冬将至”,美剧《冰与火之歌》中那句史塔克家族的箴言,似乎格外适合这个冬天。
“Winter Is Coming”,不过,当凛冬过后,就又是万物生长的时候。对于在当下医疗环境下执业的同行与寒冬里方生方死所处的医院,同样也是如此。
11月的一天,我24小时值班,晚上接到兄弟科室心内科的会诊,一女性患者,年近80周岁,主诉“间断活动后气紧9年,加重20天”入院。当日凌晨3时再次出现胸痛、背痛,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但病情反复,时而加重,考虑再次急性心梗。患者出现濒死感、呻吟、出大汗,应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并静脉应用吗啡后有所好转。
我去看老太太的时候,已经大概知道她的病情,冠脉病变非常严重,如不及时手术,很有可能再次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恶性心律失常,导致死亡。看到她本人,略显紧张与疲惫,但眼神里藏着对病痛的无奈和对活着深深的眷恋,求生欲很强。跟家属交代,心脏搭桥手术有危险,但不做心脏搭桥手术的危险可能会更大。
与家属沟通后,得知老太太住院3周以前就心梗过一次,因为年龄大、合并症多、对心脏手术的恐惧,家属和患者本人都有所顾虑,不同意手术。当地医院调养好转后在家卧床,某一天又再次出现心绞痛,转到我院心内科,不料,入院后虽然积极内科药物治疗,仍频繁心绞痛发作。也许是对未知死亡的恐惧,目前本人及家属手术意愿非常强烈。
次日,老太太转入我心外科,由于其发病近1月以来未曾下过床,术前积极药物治疗同时,于术前两天让老太太接了接地气,可以容受一般简单体力活动,你难以想象和感受一个80岁的老人病床上躺了近一个月后,在病房里闲情地溜达是怎样一番体会。也许这就是对生的希望。
由于患者高龄,合并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二度Ⅰ型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肝肾功能不全、贫血、严重低蛋白血症,对术者、麻醉师、器械护士都是很大的挑战。
其中的两次心电图,另外有24小时心率变异分析合并多种心律失常,手术应激可能导致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室颤、甚至心脏骤停。
我们完善术前检查、化验、调整心功能后,经过全科术前病例讨论与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联盟专家会诊,认为患者病情较重,生活质量严重受到影响,为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可以实施手术。虽然手术风险极高,术后可能产生很多并发症和想象不到的意外,但对于患者本身来讲,手术是唯一出路,只有为其缺血心肌重建血运患者才有可能活过来。希望和风险同在。医生,患者,患者家属,只有拧成一股绳,方才有消除顽疾的可能。
借老孔夫子的一句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那个加班手术的周末,专家、麻醉师、器械护士、体外循环师,一行十余人高度集中,有条不紊,术前湿备体外循环,留意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电极,由于其合并乳内动脉硬化、流速低,选择了全静脉主动脉-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奋战6小时余,顺利完成手术。
期间有我院经验丰富的强哥保持病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与组织灌注、我院与安贞医院心血管联盟专家李主任全神贯注的细腻缝合技巧、器械护士娴熟的传递和紧张的配合,留置临时起搏导线,手术完毕。术后7小时患者苏醒,脱离呼吸机,逐渐恢复平稳。虽然术后出现了心律失常、胸腔积液、低蛋白血症等一些并发症,也都在心外科医护团队的照料、治疗和患者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康复。
患者胸片的进展及转归,双侧大量胸腔积液,经纠正低蛋白血症和微创引流,基本消失,肺部情况好转。
那天下午麻醉科的大拿强哥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再次刷新自己的记录!79岁患者冠心病,多支病变!术前心功能差!经过我和心外科医生的通力合作,病人成功搭桥4支!术中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安返心外监护室!”。
临出院前,老太太握着我的手特别高兴,而我也尤其开心和快乐。那种欢乐,无以言表,如同散落的雪花落在大地上,沉浸在内心里。
借郭沫若先生的一句话“生死本是一条线上的东西,生是奋斗,死是休息,生是活跃,死是睡眠”。我想有意识行为的人都想健康活着。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原本11月要通行的院前马路和天桥因为天气原因有所搁置,但勤苦的劳动人仍继续加班加点在忙碌。即便天气尚未转暖,但奋斗在医疗前线的同仁们也都正在不断积攒着温暖的能量。明天,将会有无数个和我感同身受的大夫、也会有很多为家人为朋友慕名而来的患者朋友共同于“医院”,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在这个寒冬里用“坚持”和“抗争”带来一股暖流,迎接“万物生长”的未来。
题外话:
ps.寒冷和情绪易激动,均会导致心源性猝死。
患者白蛋白术前最低22g,前后输人血白蛋白近30支,得吃多少头猪才能补回来。
任何病痛只有自己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滋味。
其实每个人都害怕死亡,死亡真正来临的时候,不会有情面出现,
无所谓你是否是领导、农民,无所谓多么有钱亦或者多么贫穷。
只有病了住院,才能体会到谁会真正在乎你,真正不愿离开你。
活着很好,活着才有希望。
死亡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敢于面对死亡的人,就不会因为一想到死亡就担惊受怕,
而对死亡的恐惧恰恰是那些不敢面对死亡的人,常常因为害怕死亡的到来而恐惧,
也许是留恋,也许是舍不得。
最后的最后,
本来是整理一篇我们科室相关的东西,不知道怎么写的写的就跑偏了,成了独白?
一个朋友跟我说他跟我一样都是性情中人,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是否成功的医疗改革、矛盾的医患关系和贫富差距),自我的成为一缕青柳,在侃侃而谈的言语间,突然莫名的想去跑一场极地马拉松,亦想跨上摩托去往极乐的旅途,绝尘而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