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摘要
这项研究旨在探讨抗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减少性脑梗死患者的长期安全性和益处,因为对此的证据有限。该队列研究评估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对其随访了9个月。
根据抗血小板药物的实际摄入量将患者分为非抗血小板和抗血小板组。主要终点包括出血事件,脑梗死复发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变化。
为了平衡基线临床数据,应用了倾向评分匹配,最后有65位匹配的患者,其中抗血小板组和非抗血小板组分别为30位和35位。两组的出血和脑梗死复发率无差异。抗血小板组的ADL评分变化高于非抗血小板组(10 对5,P=0.039)。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抗血小板治疗显著预测了ADL评分的正变化[B=8.381,95%置信区间(0.56~16.19)]。对于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改善慢性期的生活质量。
背景
据估计,全球发生的大量死亡原因卒中,这被认为是第二大的死亡原因;70%~80%的中风病例是缺血性梗死病例。这由于与高发病率、死亡率和残疾有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不良、运动不规律等因素的影响,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抗血小板治疗是脑梗死治疗的基石。尽管口服阿司匹林或P2Y12受体抑制剂(氯吡格雷)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疗法,被多个指南强烈推荐。
然而,权衡该治疗的利弊,减少潜在的脑血管风险,同时避免不良出血事件是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尤其是血小板减少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在预防卒中发作的同时可增加出血性事件的风险。对于伴有血小板减少的脑梗死患者这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证据较少。
根据CAST(Chinese Acute Stroke Trial) 、IST(The 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CHANCE等大型卒中的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疾病复发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但略有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最近的一项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例伴有血小板减少的脑梗死患者,并建议对血小板计数超过50×109/L的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但样本量太小,未提供确凿证据。
我们收集了我院近3年的资料,回顾性分析了抗血小板治疗伴血小板减少的脑梗死患者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材料及方法
患者选择
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确认了脑梗死的诊断。血小板减少的诊断定义为血小板计数<100< span="">×109/L。血小板减少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通常定义为血小板计数<150< span="">×109/L,尽管很多人觉得目标值为100×109/L更适合于识别临床上显著的血小板减少症。
排除有外伤性出血、活动性溃疡和其他抗血小板治疗禁忌证病史的患者。本研究经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地方伦理委员会批准(SHSY-IEC-4.1/19-199/01)。
研究设计
急性脑梗死和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分为非抗血小板组和抗血小板组,并随访9个月。获得的基线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冠心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NIHSS)评分、脑动脉狭窄程度和实验室测试结果(血糖、血脂、糖基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主要终点包括出血事件、脑梗死复发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的变化。
抗血小板药物的剂量
根据卒中患者的早期治疗指南,在本研究中,抗血小板组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 QID或氯吡格雷75 mg QID。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使用Barthel指数测量患者的功能能力,该指数用于评估参与者目前执行以下10项的能力水平:喂养、洗澡、梳理、修饰、穿衣、肠道控制、膀胱控制、如厕、上下床到椅子和背部、水平表面上的移动和楼梯上的移动。
出血学术研究联盟(BARC)对出血的定义:BARC定义包含6种类型的出血,分层定义为从没有出血的0型到5型的致死性出血。
数据分析
SPSS20.0(美国纽约阿蒙克市)用于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没有随机分配,这可能导致两组混杂因素的分布不均匀。由于两组之间的潜在偏差和混淆变量,我们进行了倾向评分匹配(PSM),以检索相对平衡的基线数据。应用PSM研究抗血小板治疗与所有其他混杂因素干扰的结果的关系。正常分布的数据表示为平均标准差,并通过t测试进行评估。非正态分布的数据用中位数和四分位区间表示,并使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计数数据通过x2检验进行比较,并以数字和百分比表示。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确定治疗是否对终末事件有影响。所有统计评估均为2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2198例,其中93例血小板减少。为了匹配基线数据,已执行了PSM。最后,根据抗血小板药物的实际摄入量,匹配了65例患者,其中非抗血小板组35例,抗血小板组30例,其中15例服用阿司匹林,9例服用氯吡格雷,6例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因此,在基线血小板计数、出院NIHSS评分、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颅内动脉狭窄或阻塞、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促甲状腺素、肌酐、空腹血糖和同型半胱氨酸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表1 抗血小板组和非抗血小板组的结果指标
对比非抗血小板组和抗血小板组的总出血率、脑梗死复发率和9个月随访时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非抗血小板组颅内出血1例,皮肤/黏膜出血2例。抗血小板组颅内出血1例,皮肤/黏膜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按BARC出血标准,非抗血小板组:1型2例,2型2例,3c型1例;抗血小板组:1型1例,2型2例,3c型1例。出血率和梗死率无差异。同时,ADL评分变化略有差异(Z=−2.06,p=0.039;表2)。
抗血小板治疗预测了ADL评分的提高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抗血小板治疗显著预测9个月后ADL评分呈阳性的变化(p=0.036,B=8.381,95%CI[0.56]。16.19])。
讨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没有发现复发和出血事件有显著的差异,这与其他研究不一致,而ADL评分显示了改善。ADL评分是对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状态的评估,研究表明1.85分是最低限度的临床重要差异。ADL值的改善可能意味着抗血小板药物对神经可塑性的恢复有积极的影响。以前的一系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病例,由于样本量小和随访不完全,在出血和脑梗死事件中产生了有争议的结果。也有研究也指出,血小板计数的减少会刺激血小板颗粒的增加,导致颅内动脉狭窄;同时,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抑制血小板微颗粒。这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在9个月的随访中只使用了咨询和体检,并且没有检查核磁共振成像/CT来明确某些无症状的脑梗死。
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来阻止TXA2的合成。氯吡格雷选择性且不可逆地阻止ADP与血小板P2Y12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这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脑梗死后的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减少疾病复发,但可略微增加症状性出血的风险。本研究进一步证明,积极抗血小板治疗治疗轻度至中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卒中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研究表明,血小板计数异常与医院死亡率有关,但在调整混杂因素后无显著差异。
这项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队列患者仅有轻度到中度血小板减少,目前尚不清楚该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严重血小板减少病例。样本量不够大,PSM过程自动排除了一些严重的病例,因此入选患者的基线NIHSS评分不是很高。我们希望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能够帮助消除对血小板减少症相关的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恐惧
结论
在我们的倾向评分匹配分析中,我们没有发现抗血小板治疗的轻度至中度血小板减少症脑梗死患者在出血或继发性脑梗死方面有显著差异。然而,抗血小板治疗组的ADL评分较高,这支持抗血小板组使用抗血小板治疗。
来源:郑州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
转载已获授权,其他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