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可怕!全球发病率的一半在中国!这4个习惯有助预防食管癌!

2021-05-15作者:cmt佳玲资讯
癌症筛查非原创

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胸部专科主任 赵快乐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 宋正己

作为人体最重要的通道之一,食道“记录”着每一种食物进入身体的初印象。无论是烫了、咸了,还是呛了,它都能第一时间感知到。在食管内壁,覆盖着一层娇嫩的黏膜组织,错误的饮食习惯让食管黏膜总在“受伤”和“愈合”之间徘徊,久而久之,恶变就可能发生。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胃肠病和肝病学》(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杂志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食管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一半,是食管癌全球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


怎样才能防止食管反复受伤,保护好娇嫩的食管?

食道可能在反复“受伤”

正常成人的食道长度约25 cm,直径约2 cm, 其主要功能是配合吞咽动作将食物从口腔蠕动传输到胃腔。


在此过程中,食物要在食道内先后经过3处狭窄,第一狭窄在咽与食管交接处,第二狭窄与胸骨平面水平,第三狭窄在食道通过膈裂孔处。

微信图片_20210513100619.gif



由于食道狭窄处是发生食物嵌顿或异物滞留的好发部位,因而也是黏膜损伤及食道癌高发地带


和其他消化道肿瘤一样,食道癌的发展都是从反复黏膜损伤,到慢性炎症,再到黏膜癌变的过程。


全球一半食管癌在中国

《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发表的全球195个国家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和风险因素等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食管癌新发病例47.3万例,死亡病例43.6万例,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都最多,分别达到23.5万和21.3万。


微信图片_20210513100554.jpg


我国食管癌的病理类型主要为食管鳞癌,约占所有食管癌的90%~95%,5%~10%的食管癌为腺癌或食管小细胞癌等。


中国食管癌还存在一定地域性,高发地区主要在河南、河北、山西、四川盆地、江苏的苏北地区、闽粤交界地区、新疆哈萨克族居住地等。


!

饮食习惯与这种癌相关

尽管食管癌的确切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清楚,但有研究显示,过多进食发霉食物、粗糙食物、腌制食物,进食过快或食物过烫,过少进食水果或维生素等不良因素,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相关。


其中食管鳞癌主要发生在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如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吸烟喝酒是最主要相关因素;食管腺癌的主要原因是肥胖和反流性食管炎等。


一组数字护好你的食道


要想维护食道健康,就得从日常饮食下手,减少食道黏膜损伤和炎症的发生。

温度:10℃~40℃

中国人有“趁热吃喝”的习惯,但食道黏膜比较柔嫩,适宜的食物温度在10℃~40℃, 而人们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在50℃~60℃,超过这个温度,食道黏膜就容易被烫伤。


如果我们常吃太烫的食物,就会导致黏膜受损后尚未修复又被烫伤,致使损伤进一步加重、形成溃疡,从而引起黏膜的慢性炎症。

速度:每口嚼20~25次

狼吞虎咽会导致食物在口腔中得不到充分咀嚼,无法与唾液充分混合,而这种粗糙、没有充分润滑的食物,很可能会对食道黏膜造成损伤。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用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用30分钟左右。


普通人群一口饭建议咀嚼20次左右,肠胃不好的人及老年人群,每口饭菜尽量咀嚼25次以上。

饱度:7分饱~8分饱

吃得过饱会导致胃内压力增加,胃气上递,引起或加重胃食管反流。每顿吃七八分饱有助控制胃压,预防胃酸“伤害”食道。


7分饱:胃里还没觉得满,对食物的热情有所下降,主动进食速度明显变慢

8分饱:胃里感觉满了,但再吃几口也不痛苦

9分饱:还能勉强吃几口,但每一口都是负担,觉得胃里已经胀满

10分饱:一口都吃不下了,多吃一口都痛苦

浓度:根据食物而定

腌制的高盐食物、高浓度酒精或浓茶等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同样会对我们的食道黏膜产生侵蚀或刺激,造成食道黏膜损伤,长此以往,最终可能诱发慢性炎症和食道黏膜癌变。


尽量少吃高盐食物,做到不喝酒,少喝浓茶。浓度除了用嘴感知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总量来控制,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 盐: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

市面上的盐勺,一勺就是2克,每人每天就是3勺盐。


  • 酒:最安全剂量为0克

如果不得不喝,成年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成年女性每日不超过15克。


另外,进食偏硬的食物,会加重食物与食道黏膜的摩擦,造成食道黏膜,特别是食道狭窄处的黏膜机械性损伤。因此,为了保护食道黏膜,还需要控制食物的硬度。


食道癌早期发生都很隐匿,因此高风险人群尤其要注意:


年龄在50岁以上,嗜好烫食或腌制食物,长期酗酒或重度吸烟,出现吞咽不畅,进食有停滞感、咽下疼痛或吞咽困难者,有长期反流性食道炎病或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等人群应及时进行筛查。


生命时报  平台发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