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请借我一双慧眼——谈肿瘤免疫治疗之假性进展

2019-06-21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肿瘤免疫治疗假性进展

       自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药物进入临床应用,很多新鲜名词渐入视野,“假性进展”即为其中之一。假性进展是指治疗后肿瘤负荷增大或出现新病灶,但患者仍可获益,甚至达到肿瘤客观缓解。通俗地讲,假性进展即治疗后肿瘤增大甚至出现新发病灶,但继续治疗后肿瘤又开始缩小,初始发生的进展只是假象。

       疾病进展还能有假?本期就跟大家聊一聊ICI治疗中的“假性进展”。

1 初识假性进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虽然假性进展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兴起而引起大家重视,但并非免疫治疗所特有的临床现象。早在2010年即有文献报道,针对肾癌脑转移进行全脑放疗后联合多靶点抗血管靶向药物(如舒尼替尼等)会引起脑部病灶假性进展;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接受替莫唑胺联合脑部放疗,亦会出现脑部病变假性进展,进展部位术后病理提示大量巨噬细胞浸润,并伴有出血、坏死、血管壁变亮等特征。

       在ICI治疗中,假性进展并不少见,让我们通过2例病例来建立一个初步认识。2019年《胸部肿瘤》(Thorac Cancer)报道了1例肺癌免疫治疗引起的假性进展病例。患者为58岁男性,20年吸烟史,初诊右肺腺癌,T4N3M1a (IVa),基因检测:EGFR、ALK(-)、c-MET(+);ECOG 1分。一线治疗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卡铂2周期,体力状况明显减退,疗效评估疾病进展(PD);二线口服克唑替尼(250mg,2/日),治疗先有效后进展;三线给予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300mg,1次/3周),1月后影像学PD、ECOG评分3分,因患者拒绝化疗,继续nivolumab治疗,2月后病灶明显缩小。

       假性进展也并非肺癌ICI治疗特有现象,2018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研究所报道了1例肾癌ICI治疗后假性进展病例。患者为52岁男性,2014年确诊为左肾透明细胞癌同时性右肺转移,接受左肾切除术,先后给予培唑帕尼、肺部放疗、舒尼替尼、依维莫司、阿西替尼等治疗。2016年10月,肿瘤多发转移(包括肌肉、肝、脾、右肾、胰腺、腹膜、肺及淋巴结转移),ECOG评分2分,遂停止阿西替尼治疗,停药当天,给予nivolumab 100mg;2周后发生急性肾衰、肿瘤进展,ECOG评分恶化至3-4分,建议透析,患者及家属拒绝,但10周后再次复查,肿瘤病灶缩小。

       上述2病例不难看出,假性进展虽然引起医生与患者的担忧与纠结,但最终结果却是“柳暗花明”。到底该如何鉴别假性进展,需要了解假性进展的特点及发生机制。

2 假性进展发生率及可能机制

        在不同肿瘤中,ICI治疗引发假性进展的发生率不同,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假性进展发生率约为2.8%-15.8%,非小细胞肺癌0.6%-5.8%,头颈部鳞癌约1.8%,泌尿系统肿瘤1.5%–7.1%,间皮瘤约6.9%,肾癌5.7%–8.8%,默克尔细胞癌约1.1%。

        ICI治疗导致肿瘤组织中大量免疫细胞和炎细胞浸润,进一步引起局部显著组织反应,故表现为治疗开始时影像学进展,而并非真正的肿瘤细胞增殖。

3 慧眼识珠——假性进展之鉴别

临床特征

       患者肿瘤的真进展往往表现为体力状况恶化、症状恶化、出现肿瘤增大的相关症状(疼痛、压迫症状等);而假性进展的患者体力状况稳定或改善、症状可能改善、往往不出现肿瘤增相关大症状。

ctDNA动态监测

       2018年澳大利亚学者通过对29例ICI治疗后影像学PD的患者进行ctDNA分析,其中20例是真进展,9例假性进展,监测基线及治疗后12周ctDNA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患者ctDAN有两种变化:一种为基线可测,治疗过程中逐渐减少或消失(Favorable ctDAN profile);另一种为基线可测,治疗过程中稳定或增加(Unfavorable ctDAN profile);假性进展患者多为前者。该研究提示对疑似疾病进展的患者进行ctDNA动态监测,可作为鉴别真假进展的手段之一。

血清IL-8监测

       2017年耶鲁大学研究者对ICI治疗的黑色素瘤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血清IL-8动态监测,结果显示,对ICI治疗有应答的患者,血清IL-8水平显著降低(P<0.001),真进展时IL-8水平增加(P=0.004);该研究根据血清IL-8水平下降准确鉴别出3例假性进展的患者。以上研究提示,血清IL-8水平变化可作为鉴别真假进展的一种手段。

影像学评估

       肿瘤ICI治疗需要更新疗效评估标准。传统的基于CT、MR的WHO标准(1979年)、RECIST标准(2000年)、RECIST1.1标准(2009年)并不能准确反映免疫治疗的真实疗效,随之而生的评估标准包括irRC标准(2009年)、irRECIST标准(2014年)、iRECIST标准(2017年)和imRECIST标准(2018)。

       各标准差异如下:

       ①测量方法 WHO与irRC标准均采取双径测量靶病灶,即长径 × 短径(cm2);而RECIST1.1、irRECIST、iRECIST标准采用单径测量,即长径测量除淋巴结以外的病灶,短径测量淋巴结。

       ②部分缓解(PR)定义  WHO与irRC标准PR为肿瘤缩小50%以上,RECIST1.1、irRECIST与iRECIST标准为肿瘤缩小30%以上。

       ③PD定义  WHO标准定义PD为肿瘤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RECIST1.1标准为肿瘤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irRECIST与iRECIST标准为肿瘤增大20%以上。

       ④新病灶  WHO与RECIST1.1标准出现新病灶即定义为PD,而irRC与irRECIST标准不定义为PD,iRECIST标准认定只有额外的新病灶出现或再次评估时新病灶增大(≥5mm或任何新非靶病灶增大),才确定为PD。

       ⑤是否需要确认PD  WHO与RECIST1.1标准无需再次复查确认,而irRC、irRECIST与iRECIST标准则需再次CT检查(至少4周以后)确认是否PD。iRECIST标准指出,对于影像学已评估为PD的患者4-8周后再次确认,可能发现20%的假性进展患者。

       2019年最新文献报道,根据PET-CT结果亦可对假性进展进行鉴别(iPERCIST),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8例接受免疫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接受PET-CT检查 (SCAN-1),治疗后2月接受第二次PET-CT检查(SCAN-2),如iPERCIST评估为不确定进展(UPMD),4周后再次PET-CT评估(SCAN-3)以确认PD。结果发现,11名患者疗效被重新评估(如2例iRECIST评估为PD的患者经iPERCIST标准重新评估为SD)。研究提示,PET-CT可能是识别ICI治疗真假进展的方法之一。

4 将ICI治疗进行到底——假性进展之后续治疗

       如出现假性进展,后续治疗应如何选择?继续治疗、停止治疗还是更换方案?

       2018年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发表的imRECIST标准中提出,假性进展后继续治疗的概念(TBP),imRECIST标准提出,非靶病灶不定义为PD,只用于定义完全缓解(CR),即病灶完全消失;新发病灶不直接定义为PD,可测量新病灶计算入总肿瘤负荷;只要患者未出现快速进展、有临床获益、耐受性好、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可继续使用ICI治疗,部分患者仍可临床获益,甚至达到病情缓解。

       OAK研究大家都耳熟能详,是针对NSCLC患者二线以上接受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治疗(1200mg,q3w)的Ⅲ期研究,根据研究方案,只要atezolizumab组患者有临床获益,就可采取进展后继续治疗模式(TBP),旨在评估疾病进展(RECIST v1.1标准)后继续atezolizumab治疗的获益。结果显示,仍有7%(12/168)的患者在TBP模式后靶病灶持续退缩(缩小≥30%),49%(83/168)的患者靶病灶稳定(变化-30%至+20%之间);中位OS对比:TBP模式组中位OS 12.7个月,进展后进行其他抗肿瘤治疗组中位OS 8.8个月,进展后未进行治疗组中位OS仅2.2个月。由此可见,ICI治疗进展后继续ICI治疗可延长部分患者OS。

       2019年意大利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nivolumab TBP治疗模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按RECIST 1.1标准),176例nivolumab治疗后进展的患者,34.1%接受TBP模式。结果显示TBP患者OS为17.8个月,而NTBP患者OS仅为3.7个月(P<0.001);3/4级不良事件两组无显著差异;nivolumab治疗后TBP模式安全有效,如仅以RECIST 1.1标准评价PD即停用ICI治疗可能为时过早。

       综上所述,假性进展并非ICI治疗所特有,病理可见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和炎细胞浸润,坏死、出血及水肿;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ctDNA变化、血清IL-8水平等初步鉴别;ICI治疗需要更为合理的评价体系,如irRECIST、imRECIST等,进展后继续ICI治疗(TBP模式),可避免低估免疫治疗的临床获益。

       肿瘤ICI治疗后不仅仅有假性进展,还有真进展、超级进展等,关于假性进展亦有很多未知机制待研究,例如哪类患者会出现假性进展、如何精确地鉴别假性进展与真进展、免疫联合治疗是否影响假性进展发生率、如何管控TBP模式的不良反应等。希望未来的进一步研究,能够为医生提供一双慧眼,以便鉴别疾病进展中的假性进展现象,为更好的患者获益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

[1] Kelly PJ, Weiss SE, Sher DJ, et al. Sunitinib-Induced Pseudoprogression After Whole-Brain Radiotherapy for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J]. J Clin Oncol, 2010, 28(25): e433-5.

[2] Stuplich M, Hadizadeh DR, Kuchelmeister K, et al. Late and prolonged pseudoprogression in glioblastoma after treatment with lomustine and temozolomide[J]. J Clin Oncol, 2012,30(21):

e180-3.

[3] Wong AS, Thian YL, Kapur J, et al. Pushing the limits of immune-related response: a case of "extreme pseudoprogression"[J].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18, 67(7):1105-1111.

[4] Qiaohong Wang, Jingze Gao, Xia Wu. Pseudoprogression and hyperprogression after checkpoint blockade[J]. Int Immunopharmacol, 2018 ,58:125-135.

[5] Chiou VL, Burotto M. Pseudoprogression and Immune-Related Response in Solid Tumors[J]. J Clin Oncol, 2015, 33(31):3541-3.

[6] Eisenhauer EA, Therasse P, Bogaerts J, et al. New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 revised RECIST guideline (version 1.1) [J]. Eur J Cancer, 2009;45(2):228-247.

[7] Chiou VL, Burotto M. Pseudoprogression and Immune-Related Response in Solid Tumors [J]. J Clin Oncol,2015, (31):3541-3.

[8] Lee JH, Long GV, Menzies AM,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Circulating Tumor DNA and Pseudo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 Treated With Anti-Programmed Cell Death 1 Antibodies [J]. JAMA Oncol, 2018, 4(5):717-721.

[9] Sanmamed MF, Perez-Gracia JL, Schalper KA, et al. Changes in serum interleukin-8 (IL-8) levels reflect and predict response to anti-PD-1 treatment in melanoma an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J]. Ann Oncol, 2017, 28(8):1988-1995.

[10] Hodi FS, Hwu WJ, Kefford R, et al. Evaluation of Immune-Related Response Criteria and RECIST v1.1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Melanoma Treated With Pembrolizumab[J]. J Clin Oncol,2016,34(13):1510-7.

[11] Seymour L, Bogaerts J, Perrone A, et al. iRECIST: guidelines for response criteria for use in trials testing immunotherapeutics[J]. Lancet Oncol, 2017, 18(3): e143-e152.

[12] Goldfarb L, Duchemann B, Chouahnia K, et al. Monitoring anti-PD-1-based immunotherap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FDG PET: introduction of iPERCIST[J]. EJNMMI Res, 2019, 9(1):8.

[13] Hodi FS, Ballinger M, Lyons B, et al. Immune-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imRECIST): Refining Guidelines to Assess the Clinical Benefit of Cancer Immunotherapy[J]. J Clin Oncol, 2018, 36(9):850-858.

[14] Ricciuti B, Genova C, Bassanelli M,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Nivoluma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Beyond Progression[J]. Clin Lung Cancer, 2019 , S1525-7304(19):30020-8.


作者 | 张红梅(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编辑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1.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