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协同杀灭直肠癌细胞方案可大幅提高疗效

2019-06-1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直肠癌

美国芝加哥当地时间5月31日~6月4日,第55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拉开帷幕。作为临床肿瘤学界最负盛名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来自世界各地的约32000名专家学者汇聚于此,分享近一年来肿瘤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当时时间6月3日在“胃肠道肿瘤(结直肠癌)”的壁报交流专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章真教授汇报了其团队关于协同杀灭癌细胞方案研究的最新成果,受到国际学者广泛关注。该项由章真教授领衔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Ⅲ期研究,应用基因检测等先进手段,联合国内17家医院顶级放疗中心共同参与,纳入360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历时两年临床试验后证实,“药物伊立替康+新辅助化放疗(术前放化疗治疗)”协同杀灭癌细胞的方案可使疗效提升近一倍,使直肠癌完全缓解(消失)率达33.1%,远高于仅应用传统新辅助化放疗方案17.4%的完全缓解率。

0611_1.jpg

该项目多中心研究团队领衔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主任章真教授在门诊


2015年中国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为37.63万人,约50%的直肠癌患者在初诊时已是中晚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大肠外科蔡三军教授表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日益西化等,是导致结直肠癌这种“富贵病”在我国高发的重要原因。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直肠癌患者往往因预防和筛查意识不足而导致病情贻误。

据悉,大多数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在标准手术基础上联合术前新辅助化放疗可显著缩小肿瘤,达到满意的手术切除,并可减少术后复发风险。但即便有约10-15%的直肠癌患者通过“氟尿嘧啶单药联合新辅助放疗”这种标准治疗方案获得了完全缓解,仍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了远处转移。如何破解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化放疗效果差的难题?如在新辅助化放疗的同时再联合另一种药物,或可成为提高患者肿瘤完全缓解率、降低远处转移率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多种因素,国际肿瘤领域对该联合方案的研究甚少。

为解决这一难题,2015年11月,章真教授、朱骥教授牵头发起了该项研究,开始探索在体内基因UGT1A1引导下,应用药物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放疗的方案来检验临床疗效。该研究的难点在于使用该方案后会导致患者毒性反应增加,这限制了治疗的剂量强度。但研究人员发现,在一个名为UGT1A1的基因指导下,可以更加精准的针对每一例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强度,该基因在其中起到“导向标”的重要作用。

基于此,研究者将360例局部晚期的直肠腺癌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间分别采用传统的卡培他滨单药+术前化放疗和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术前化放疗的方案,并根据UGT1A1基因不同表型确定用药剂量,以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

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案下患者的肿瘤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7.4%和33.1%,疗效差别显著。章真教授指出,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案,联合伊立替康的新辅助化放疗方案,可使患者完全缓解率提升近一倍,相比于传统标准方案仅有10-20%的完全缓解率,该治疗方案给直肠癌患者带来的临床获益将会更多。这表明将有更多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有望实现病情控制,并可进一步实现手术根治及长期生存。

朱骥教授表示,随着伊立替康剂量的增加,患者毒性反应会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出现白细胞降低、粒细胞降低及腹泻等症状,这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一定影响。目前我们正在联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开展一项前瞻性研究,根据首次给药后的药物浓度分析,可精准的预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并提前进行预防干预,尽可能降低副作用带来的痛苦。

(通讯员 孙国根 王广兆 沈志琴 王懿辉)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