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沉默的胆道危机:从明星健康警示看肿瘤防治 | 答患者问

2025-09-10作者:CMT琳资讯
非原创

当蔡某因胆结石切除胆囊引发热议,胡某也因急性胆囊炎登上热搜,两位明星的健康故事不仅敲响了胆囊疾病的警钟,更让一个潜伏在胆道系统的“隐形杀手进入公众视野——胆道肿瘤。这类疾病早期症状常与胆结石混淆,却可能带来致命威胁。今天我们将聚焦这一高危领域,揭开胆道肿瘤的神秘面纱。接下来,我们看看胆道病友交流群的对话吧~


跟小胆的对话


image.png


胆囊里的“定时炸弹”:

肿瘤类型与高危人群?


胆道系统如同人体内的"黄金水道",由肝内外胆管和胆囊构成,承担着胆汁运输的核心职能。胆道肿瘤主要包括胆囊癌和胆管癌,其发病与以下几大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 胆道慢性刺激:长期胆结石(尤其>3 cm结石)、胆管炎患者,炎症反复损伤胆道黏膜;


· 先天结构异常:例如胆胰合流异常,这种病人胆汁中会含有淀粉酶,会引起黏膜的损伤;


·胆囊息肉:尤其是胆囊腺瘤性息肉,当其直径越大,其癌变概率就越大;


·胆囊腺肌症:尤其是节段性腺肌症。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肿瘤具有"重女轻男"的特点,5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显著升高。临床数据显示,约7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结石,这也印证了蔡某节目中"胆囊满是结石"的警示意义。


隐匿症状背后的致命危机:

识别与干预时机


胆道肿瘤早期症状和胆结石很像,比如饭后腹胀、隐隐作痛,很容易被当成“老胃病”忽视。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要高度警惕:


1.皮肤变黄,尿液变浓茶色:这是胆汁排不出去的表现,可能肿瘤堵住了胆管。


2.大便颜色变浅像白陶土:正常大便的黄褐色来自胆汁,胆道堵塞时颜色消失。


3.突然暴瘦:半年内瘦10斤以上,可能肿瘤在悄悄消耗身体。


特别提醒:

长期有胆结石、经常肚子痛的人群,建议每年做以下两项检查

• 肝胆B超:能发现胆管扩张或可疑肿块

• 抽血查肿瘤指标物(如CA19-9)

若有异常,再根据医生诊断进一步检查。



预防胜于治疗:

守护胆囊的三大法则


值得注意的是,胆道肿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50岁以上人群尤其需要警惕。


因此合理的体重管理、均衡的饮食结构、定期的体检筛查对胆结石的预防也尤为重要。此外,防治胆结石还需系统性的健康管理:



1. 规律饮食,重视早餐 

每日定时三餐,刺激胆囊规律收缩排空。


2. 饮食均衡,控制热量

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膳食纤维。  


3. 适度运动,平稳减重

肥胖者胆道疾病风险较高。通过健康合理的方式减重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4.有胆结石别拖延

若胆囊结石严重建议切除,避免长期刺激癌变。


5.定期筛查


image.png


愿人人拥有健康胆囊!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道外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