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本病例为一男性患者,36岁。
患者因腹痛就诊外院,肠镜及腹部CT提示乙状结肠癌,术前胸腹部CT未见远处转移,遂2024年8月22日在外院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结肠中分化腺癌,部分黏液腺癌,浸润至浆膜层,淋巴结0/24(+),pT3N0M0。免疫组化:MLH1缺失、PMS2缺失、MSH2存在、MSH6存在,Her-2可疑阳性(约50%,2+)。基因检测示:MSI-H,NRAS G12D突变。术后未行化疗。术后复查腹部CT未见复发及转移征象。2024年11月本院复查CT提示肝V段结节,建议增强磁共振除外转移。
无特殊。
ECOG 0分,心肺查体无殊,腹软,全腹未触及压痛、反跳痛,未及包块。直肠指检未触及肿块,退指未见分泌物及染血。
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肿标无殊,胸部CT:两肺散在增殖灶。肝脏磁共振:右肝V段21 mm结节,考虑转移。
结肠癌术后肝转移
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予以伊匹木单抗50 mg +纳武利尤单抗240 mg Q3W治疗4疗程。3疗程后肝脏MRI+全腹部CT提示:肝V段1枚5 mm转移瘤,较前明显缩小,疗效评估PR。4疗程双免结束后,予以纳武利尤单抗单药维持治疗至今。2025年5月复查,疗效评估持续PR。患者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副反应,耐受良好。
图1 治疗前及治疗3疗程后肝脏病灶MRI图像对比
病例小结
本病例为MSI-H肠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提示为低危Ⅱ期,参照结肠癌CSCO指南,未行术后化疗。但患者术后3月即发现肝脏转移,考虑患者年轻,术后短期内肝脏转移及NRAS突变等因素,基于CheckMate 142及CheckMate 8HW等研究,予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双免联合治疗,患者疗效评价PR,且无明显副反应,耐受良好。
MSI-H(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见于10%~20%早期及3%~5%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其肿瘤常伴丰富淋巴细胞浸润,免疫原性更强,预后及对化疗反应显著不同于MSS型。多项研究证实,MSI-H/dMMR结直肠癌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突出。尽管PD-1单抗(如帕博利珠单抗)已获批一线使用,并显著延长PFS期,但仍有约29%患者出现原发性耐药,表明该人群存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基于Ⅱ期CheckMate 142研究提示在晚期MSI-H结肠癌二线治疗中,纳武利尤单抗与伊匹木单抗联合方案疗效优于纳武利尤单抗单药,同样在一线中纳武利尤单抗与伊匹木单抗双免疫治疗显示优越疗效,5年随访结果显示PFS期仍未达到,ORR达71%。探索单免及双免治疗的CheckMate 8HW是一项随机、国际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对比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在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今年ASCO GI大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虽然纳武利尤单抗与伊匹木单抗组的mPFS期尚未达到,但与纳武利尤单抗单药相比,纳武利尤单抗与伊匹木单抗联合用药显著改善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PFS,疾病进展风险降低38%(HR=0.62,P=0.0003)。在各治疗线中,纳武利尤单抗与伊匹木单抗组均展现出更高的ORR和持久的PFS期获益。基于以上研究,今年结肠癌CSCO指南对于MSI-H/dMMR型患者、潜在可切除组和姑息治疗组一线方案的I级推荐增加: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1A类)。
值得注意的是,虽纳武利尤单抗与伊匹木单抗联合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整体得到改善,表明联用方案在提高临床获益的同时,并未显著损害患者生活体验。这一更新不仅为MSI-H/dMMR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更优化的免疫组合方案——纳武利尤单抗与伊匹木单抗联合用药,以实现更持久、更深度抗肿瘤应答,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本例患者是MSI-H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通过NIVO+IPI联合免疫治疗,实现了良好及持久的抗肿瘤应答。
学习过程中,将选取本专题的5个优质评论(50字以上具有专业性和真情实感),入选者有机会获得CSCO诊疗指南一本、指夹式血氧仪、冲牙器或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笔记本蓝黑笔组合。
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
学术兼职:
浙江省医学会分会胃癌学组委员
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业委员会
浙江省老年医学分会缓和医疗安宁疗护学组委员
浙江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癌痛专家委员会委员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浙大二院 肿瘤内科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浙江大学与哈佛大学联合培养肿瘤学博士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 委员
临床主要从事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胃癌等常见实体肿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基础研究主要通过代谢、类器官、多组学方法探究癌发生发展机制及转化医学研究
获奖:(1)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全国第五届“35 under 35”(35位35周岁以下)优秀青年肿瘤医师风采大赛获得“优秀青年肿瘤医师”荣誉称号;
(2)浙大二院2021年度“青年科研先锋奖”;
(3)浙大二院内科精品课程教学竞赛二等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发表SCI论文34篇,其中一作及通讯作者共计20篇,累计总影响因子超过200分,他引次数超过1000次,H-index:15。
兼任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 Therapy,Frontiers in Immunology,Frontiers in Oncology,Cancer Investigation等杂志特约审稿人。
参与PTEN and Its Pathways meeting、Harvard Chinese Life Science Annual Symposium、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ACR) Annual Meeting、参与SCBA,CSCO,CCO学术年会,并有摘要收录,壁报展示。
(点击海报回到专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