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啥情况?血压不到140/90也该吃降压药?!

2021-02-23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大家都知道,收缩压(高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相当于加入了高血压“大军”,要开始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了。


这时很多血压没达到这个标准的朋友就会放松警惕:“我不算高血压患者,还能继续浪!”


微信图片_20210219134442.jpg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血压不到140/90 mmHg,有可能也需要采取降压措施。


这是咋回事?


在解答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微信图片_20210219134233.jpg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高血压分级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指出: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那如果血压不到140/90mmHg,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呢?


当然不是!


从高血压防治指南也可以看出,正常血压是<120/80mmHg,而血压处于120~139/80~89mmHg的这部分人群,则处于正常高值血压,也被称为“高血压前期”。


高血压前期有啥危害呢?


有研究表明,血压为130~139/80~89 mmHg的中年人,10年后群体中64%的人可能会成为高血压患者。


并且与正常血压人群相比,高血压前期患者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分别增加了40%、86%和66%


一项发表在Circulation上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个问题。研究显示,与血压<120/80 mmHg的人相比:



收缩压 120~129 mmHg,舒张压<80 mmHg者,心血管病风险升高14%;

收缩压升高至130~139 mmHg者,心血管病风险升高36%;

舒张压升高至80~89 mmHg者,心血管病风险升高32%;


如果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风险则进一步升高:

130–139/80-89 mmHg者,心血管病风险升高67%;

≥140/90 mmHg者,心血管病风险升高140%。



研究者指出,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达到130/80 mmHg,就会带来更高的心血管风险。


所以,血压不超过140/90mmHg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了。如果不加以干预,高血压前期人群很大可能今后会进一步发展为高血压,并且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处于高血压前期,需要马上服用降压药吗?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不仅取决于血压数值,还要取决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发临床疾病有关。具体包括:


微信图片_20210219134250.png


而根据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伴临床疾病,并结合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了低、中、高危、很高危四层:


微信图片_20210219134256.jpg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低危是指没有险因素,血压在1级水平;

中危:是指已有1~2个危险因素,血压水平可以在1级或2级,如果血压在2级水平就是中危;

高危:是指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者已有临床并发症,血压到了3级水平,即便没有危险因素也属高危。

很高危:确诊为心血管疾病;或CKD4期(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或已经出现并发症的糖尿病,无论哪一级高血压都是很高危。



分层管理的意义在于根据血管及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情况选择有效的降压治疗方案,不仅有效控制血压,而且有效保护靶器官。


对于高危和极高危的患者来说,毋庸置疑应及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而中危患者可观察数周,改善生活方式,如血压仍不达标,则开始药物治疗。


而对于低危患者,可对患者进行1~3个月的观察,尽可能进行诊室外血压监测,在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压仍不达标,再开始药物治疗。


这就意味着:


如果血压≥130/80mmHg,即使不到140/90mmHg,还不足诊断为高血压,已经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也应该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开始启动药物治疗。


当然,还有些不是高血压,但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也需要服用降压药,例如:



冠心病患者:降压目标<140/90 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 mmHg,应注意舒张压不宜降得过低;


糖尿病患者:一般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目标<130/80 mmHg,老年和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140 /90 mmHg;


肾脏疾病患者:无蛋白尿者<140/90 mmHg,有蛋白尿者<130/80 mmHg;


心力衰竭患者<130/80 mmHg。



大家不要认为这种患者血压不该降,在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降下来,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对病人是有好处的。


最后再给大家总结一下


对于血压不到140/90 mmHg,但超过了正常血压值的朋友来说:


如果目前还没有出现冠心病等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情况,可以暂时不服用降压药物,先以积极改善生活方式为主。


但如果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多的患者,就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考虑进行药物治疗。


同时对于不是高血压但患有其他疾病的朋友来说,有可能也需要服用降压药来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总之,我们主张每个患者都应该要制定个性化血压标准,这样才能让患者获益最大。


至于这个标准如何制定,不要担心,交由医生处理。


而患者所要做的,只是找一个值得自己信任的好医生而已。


本文首发于杨庆闲弹医迹江湖公众号

作者:华西医院 杨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