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肠炎。
罗马Ⅲ将其列为功能性肠病的一类,患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有家族聚集倾向,常与其他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伴发。
按照大便的性状将IBS分为:
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种临床类型,我国以腹泻为主型多见。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为主要特征。这些看起来的小毛病,却折磨着全球大约7%~10%的人,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最初就诊时会被误诊。
问题
一
肠易激综合征与肠炎的区别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病因主要有胃肠道动力紊乱、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因素、肠道感染等。结肠炎是一种结肠炎症性病变疾病,病因主要有家族遗传、自身免疫反应、神经精神因素等。肠易激综合征和肠炎的病因虽然很相似,但有所不同。
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腹胀、便秘,腹痛时有弥漫性或局限性疼痛,腹胀症状白天比晚上严重,便秘时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腹泻时粪便少,粪便水分含量高。肠炎症状表现主要有腹泻、腹痛、便秘、腹胀、消瘦、乏力、肠鸣等。肠易激综合征和肠炎的症状非常相似,不易区别,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具有夜尿、尿频、尿急、背疼、头疼等肠外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主要通过以下三项进行诊断:
排便后症状缓解;
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
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改变。
结肠炎要通过多种表现才能诊断:
全身表现及肠外表现;
腹痛伴里急后重,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排黏液脓血便;
多次粪便常规检查及培养未发现病原体;
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部位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脆性增加;
可见黏膜有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糜烂、溃疡。
问题
二
肠易激综合征的特点
引起肠易激综合征的原因现在仍不明确,主要是胃肠动力学异常、内脏感知异常、精神因素、食物不耐受等。较多专家认为精神心理障碍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也有人认为肠道感染也是肠易激综合征的诱因,因为不少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急性肠道感染的病史。
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出现的症状主要为腹痛,几乎所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有些患者以便秘为主,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
以腹泻症状为主的病人,一般每日腹泻3-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余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便;
粪便多带有黏液,部分患者粪质少而黏液量很多,但绝无脓血。
肠易激综合征主要依靠症状诊断,但要排除器质性病变,对于年龄40岁以上者,尤其是伴有体重减轻、黑便或便血、脓血、病情逐渐加重者应进行结肠镜检查,主要是排除肿瘤。
问题
三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精神状态与肠道症状密切相关。医务工作者要以同情和负责的态度向病人解释疾病的性质和注意事项,应解除病人许多疑虑的心态,使其消除恐惧,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必要时应用镇静、抗抑郁治疗。可用去郁敏50mg, 3次/d,或盐酸氟西丁20mg/d,或用氟哌噻吨/二甲胺丙/二甲胺丙烯,每天上午2片,口服,以缓解其精神异常,使腹痛等不适得以缓解。亦可选用阿米替林25mg,2次/d、多塞平25mg,2~3次/d,睡眠差者服地西泮等。
强调认识所患疾病的良性本质,预后良好,树立对治疗的信心,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和行为,达到长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腹泻型:
首选匹维溴铵,用法为每日服1片50毫克,一日3次。
如病患者伴有肠道菌群失调,给予益生菌制剂有效,常用的有丽珠肠乐、金双歧、三联活菌片、四联活菌片和整肠生等,可任选一种,每次2~3粒,一日3次。
有时一种无效,就更换另一种。起效后不要即刻停服,应逐渐减少剂量直到最小有效剂量维持。
极少数腹泻顽固,服用上述药无效,可适量应用蒙脱石、药用炭等抗肠蠕动药,但不宜长期服用。
对于混合型和不定型,可按照发病时的症状予以分别对症治疗。
便秘型:
可酌情应用通便药,选用纤维素制剂或软水胶体制剂为好,常用的有福松、乳果糖等,促胃肠动力药如西沙必利或莫沙必利也可单独应用或与上药联合应用。替加色罗对本型有较好疗效,每次6毫克,早晚各1次,饭前服用。
肠易激综合征常伴有抑郁症状,一些抗抑郁药物也在上述药物无效时使用,如路优泰、黛力新等。
来源:胃肠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