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肠病性肢端皮炎是一种与锌缺乏有关的遗传性代谢性疾病,以肢端及腔口周围皮炎、脱发、腹泻和情感淡漠为临床特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锌缺乏症,血清锌水平≤9 μmo/L。引起血锌水平降低的机制不清,可能与肠道转运蛋白、锌结合蛋白缺乏或缺陷有关。
临床表现
平均发病年龄为出生后9个月,以断奶前后发病者居多。本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
皮肤损害
多对称累及腔口周围(如口、眼、鼻、肛门、女阴等)和骨突起部位(如肘、膝、踝、指关节及枕骨等处)。早期皮损为红斑基础上的群集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阴性,可因继发感染变为脓疱,形成糜烂面后干燥、结痂、鳞屑,可逐渐融合成境界清楚的鳞屑性暗红斑,酷似银屑病皮损,周围有红晕(图1) ,愈后无瘢痕和萎缩。
图1 肠病性肢端皮炎(A、B分别示臀部和踝部损害)
2
腹泻
发生率90%。表现为水样便或泡沫样便,恶臭, 每天3~8次,还可出现畏食、腹胀、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病程长或严重患者可出现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性成熟受阻等。
3
毛发和甲损害
可见头发、眉毛和睫毛脱落,表现为弥漫性或片状脱发,严重者可呈全秃,与皮损同时或稍后出现;甲板出现肥厚、萎缩、变形甚至脱落,亦可发生甲沟炎。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血清锌水平降低(正常值9.18~19.89 μmol/L)可作出诊断;碱性磷酸酶是含锌的金属酶;其水平可随血锌缺乏而降低,因此肝功能正常者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也可作为机体锌缺乏的佐证。
本病应与尿布皮炎、念珠菌性间擦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掌跖脓疱病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
母乳喂养,补充维生素,纠正腹泻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二碘羟基喹啉可增加锌的吸收和生物利用率,常用30~45 mg/(kg.d),分3次口服,症状改善后逐步减量;硫酸锌2 mg/(kg·d)口服,一般用药24小时后显效,腹泻减轻,2~3周皮损消退,3-4周后即可取得满意疗效。
文章首发自医学入门(张玉石医生个人公众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