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 北京天坛医院 林存鑫 于学英 王永刚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全球约有10%的人口正经受偏头痛的困扰[1-3]。其中一类偏头痛患者会在头痛发作前30 min左右出现先兆症状(例如视野缺损、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和失语等),国际头痛学会(IHS)将这类偏头痛定义为有先兆偏头痛(MA)[4- 5]。
研究发现,MA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较为特殊,其病因与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异常去极化——皮层扩散抑制(CSD)有关[6-8]。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MA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对于偏头痛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1944年,Leão教授在兔子的大脑皮层首次发现并描述了CSD现象,并注意到它与偏头痛先兆具有相关性[9]。CSD是一种电生理波,其特征是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发生去极化,随后以1.5~9.5 mm/min的速度沿大脑皮层进行扩散[10-11]。
目前认为,CSD主要起源于视觉皮层,首先引起该部位的脑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持续时间约15 min,随后相同部位的脑血管会发生收缩和血流下降,持续约2 h(见图1)[12]。偏头痛患者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先兆症状,例如视觉先兆(锯齿波纹、暗点和视野缺损,见图2)、偏身感觉障碍或偏瘫、失语等,其中以视觉先兆最为常见[13]。先兆症状会随着CSD波的衰减而逐渐消失,症状则在30 min内会完全缓解,且不遗留任何后遗症状[6, 14]。另外,CSD还会导致细胞外液内环境发生改变,引起脑膜血管扩张,通过激活三叉血管神经系统,进而产生头痛[12]。因此,先兆症状消失后紧接着会发作头痛,一般会持续4~72 h,并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活动会加重头痛症状[15-16]。
图1 CSD引发脑血流改变
图2 CSD导致偏头痛患者出现视野缺损
与无先兆偏头痛相比,MA的先兆症状更加令患者苦恼,一方面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其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先兆症状会延长患者失能的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因此,对于MA,临床上需要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
偏头痛的治疗分急性和预防性治疗,对于偏头痛发作天数>4 d/月的患者,临床上则需要启动预防性治疗[17-19]。
针对MA,基于CSD这一病理生理学机制,目前的预防性药物主要包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抗癫痫药物和新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药物(CGRP受体拮抗剂或分子及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等[14, 20]。通过对MA患者进行科学的预防性治疗,可有效减少偏头痛发作的天数并降低偏头痛的致残风险,使患者回归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MA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特殊,正确理解有助于帮助临床做出更好的诊断与治疗。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首先要通过详细的问诊得出正确的诊断,然后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结合疾病本身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Take Home Message
1. 皮层扩散抑制是有先兆偏头痛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
2. 有先兆偏头痛患者的先兆症状以视觉症状最常见。
3. 有先兆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药物主要包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抗癫痫药物、新型CGRP类药物。
专家简介
A. 偏身感觉障碍
B. 失语
C. 视觉症状
D. 偏瘫
02 (多选题)有先兆偏头痛常用的预防性药物有哪些?
A. 曲普坦
B.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C. 抗癫痫药物
D. 新型CGRP药物
(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一下吧~)
Day7 答案明日揭晓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医学论坛报社所有,转载须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