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原慧萍教授团队首次将天然蛋白页岩作为药物载体应用于青光眼治疗,利用天然蛋白页岩微米颗粒的吸附特性,在Ahmed青光眼引流阀(AGV)表面形成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的缓释涂层,以抵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获得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为提高青光眼手术成功率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杂志,并于今年5月在美国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研究大会(ARVO)专题展厅进行了分享,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原慧萍教授介绍,难治性青光眼是指常规药物治疗和滤过手术都无法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一类青光眼。随着病情恶化,一些患者不得不进行眼球摘除,造成终生痛苦。近年来,AGV植入已逐渐成为难治性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手段,植入眼部的阀体和引流管可将眼内过多房水引流到眼球外部,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通常引流阀术后1-2年基本能够有效控制眼压,但随后手术成功率以每年10%的比例下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引流阀周围瘢痕形成,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丝裂霉素C的应用可减轻瘢痕增殖程度,改善术后效果并提高远期成功率,但由于使用方法和剂量的差异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为了克服这些治疗方法的局限,研究者们将目光投向新型高效药物释放系统,以借助药物运载工具调整药物剂量和作用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天然蛋白页岩是一种稀有矿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内部有许多纳米级孔隙,可物理吸附药物且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相容性。原慧萍教授团队选取天然蛋白页岩微米颗粒作为载体,借助其多孔结构携带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在AGV表面形成载药涂层实现靶向药物缓释,以达到能够长效抵抗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术后滤过泡瘢痕形成。
目前,如何有效抑制青光眼术后滤过瘢痕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众多学者在不断寻找抗瘢痕的新路径,原慧萍教授团队一直秉承坚持开放、交流与合作的思想,通过基础研究促进临床滤过道瘢痕化诊疗的进步与发展,其研究结果为载药引流阀抑制青光眼术后瘢痕的临床应用奠定重要的科研基础,对控制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瘢痕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华虹 徐丽娟 邵正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