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7月22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团队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姜长涛研究员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阐明肠道菌群紊乱促发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新机制。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性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症候群,是育龄妇女无排卵性不孕最主要的原因,以高雄激素、排卵异常和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常伴发胰岛素抵抗。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缺乏病因学治疗手段。此研究成果是从临床问题出发,揭示了肠道菌群紊乱作为重要危险因素,促发PCOS的新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PCOS患者肠道普通拟杆菌(B. vulgatus)丰度的显著升高,是导致其肠道菌群异常的首要因素。肠道菌代谢产物胆汁酸甘氨脱氧胆酸(GDCA)与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的水平明显降低,并与B. vulgatus丰度呈负相关关系。PCOS患者的肠道菌移植给小鼠,或者给予B. vulgatus菌种重塑小鼠肠道菌群后,小鼠呈现PCOS样表型,且伴随着肠道免疫因子IL-22的水平下降。给予PCOS样小鼠胆汁酸GDCA或IL-22治疗后,可显著改善激素异常、动情周期紊乱、卵巢多囊样变、生育力下降与胰岛素抵抗。
机制研究揭示,胆汁酸通过激活肠道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的GATA3通路刺激IL-22分泌,进一步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以及抑制卵巢局部炎症,进而改善PCOS样表型。
肠道菌群-胆汁酸-IL-22调控PCOS新机制模式图
该研究以肠道菌代谢产物调控机体肠道免疫的机制研究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肠道菌-胆汁酸-IL22”轴在PCOS发病中的关键作用,阐明了肠道菌与胆汁酸调控肠道ILC3细胞分泌IL-22的新机制,为防治PCOS提供了新视角。
乔杰院士团队合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