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迷茫!该患者到底是不是巴雷特食管?需要手术吗?

2021-06-1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其他消化疾病非原创

患者背部和前胸胸骨疼痛3个月,胃镜检查后医生对巴雷特食管的诊断有争议。


病 例

患者女31岁,背部和前胸胸骨疼痛3个月,此前胃部不适时也后背痛。做了肠胃镜检查,肠镜未见异常,胃镜报告示贲门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体息肉,如图所示。


该医生未诊断巴雷特食管,但外院医生认为巴雷特食管诊断明确


该患者是巴雷特食管吗?癌变概率多大?需要立即手术治疗吗?



附胃镜检查:

微信图片_20210610182434.jpg



分析

正常食管是由鳞状上皮覆盖的,呈淡红色。Barrett食管是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黏膜被柱状上皮所取代,变成橘红色黏膜Barrett食管的诊断主要根据胃镜和活检病理检查


1、Barrett食管在胃镜下面表现:


1)齿状线,即食管下段鳞状上皮与胃的柱状上皮交界线,在正常情况下就是食管与胃交接处,两者是一致的。在Barrett食管时齿状线上移,齿状线距门齿的距离缩短。


2)在齿状线以下橘红色的黏膜上有栅栏状血管网。有栅栏状血管网说明该处还是食管,在食管上出现橘红色的黏膜,就是Barrett食管。


3)胃体皱襞末端与齿状线之间有橘红色的黏膜,这就是Barrett食管。


在胃镜下只能诊断“Barrett食管 可疑”,确诊有待活检病理检查证实。


2、病理检查


在胃镜下“Barrett食管可疑”之处进行活检,病理证实有柱状上皮细胞存在时,即可诊断为Barrett食管。若有肠上皮化生,尤其异型增生时更易癌变。


从胃镜检查来看,齿状线位置似乎上移,但胃镜检查报告单未描述齿状线位置与门齿的距离。胃体皱襞末端与齿状线之间似乎有一定距离,橘红色的黏膜,似有Barrett食管可能。正确的做法应该在此处活检,以病理来确定。


微信图片_20210610182438.jpg



因此,综上所述,要考虑Barrett食管可能,但难以完全确定。

Barrett食管在胃镜下有三种形态:岛型、舌型、环型。环型又分为:短段型(病变长度 <3cm)、长段型(病变长度≥ 3cm)。

从图片来看,如果是Barrett食管,那属于环型Barrett食管,短段型。

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关系密切,是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就是相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食管腺癌。我国Barrett食管的癌变率和西方国家相近,为0.61%左右,其中伴有肠上皮化生的Barrett食管发生癌变的风险比较大,约为7%。Barrett食管并发食管腺癌的危险因素:

1. 年龄>50岁

2. Barrett食管的长度进行性增加

3. 腹型肥胖

4. 重度吸烟史

主要是Barrett食管的长度,据研究长度 <1cm的患者中,进展为高度异型增生或者食管腺癌的风险极低;长度 >2cm的病变,长度每增加 1cm,其发生食管癌或高度异型增生的风险将增加 11%(高度异型增生就是早癌)。

另外,Barrett食管黏膜有肠上皮化生者,癌变概率也明显增加。

该患者Barrett食管长度不长,不会超2cm,因此,即使是Barrett食管目前的癌变风险也很低。

患者目前没有必要进行内镜下微创治疗,建议明年复查一次胃镜,确定是否是Barrett食管,病变长度,是否有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若病变长度超过2cm或Barrett食管处有肠化生或异型增生,建议内镜下微创治疗。

Barrett食管本身并无症状,患者的症状主要由胃食管反流所引起,反流物主要是胃酸,还可以有胆汁。

主要症状是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少数病人可以有背痛。治疗主要是质子泵抑制剂强大抑酸,能控制其症状,但据目前大多数研究对Barrett食管黏膜本身没有改善作用。患者空腹或饭后胸骨后侧疼痛,可能是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所致,建议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治疗。



建 议

1. 一年后复查一次胃镜以明确Barrett食管,测量其病变长度,局部活检明确有无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根据情况以确定是否内镜下微创治疗。


2.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每日2次早、晚餐前半小时口服,服药4周,若症状消失,再改为: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早餐前半小时口服每日1次,再服4周停药观察。



提示

Barrett食管有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病程时间的延长病变长度会增加,癌变概率当然也会随之增高,但大多数病人增长速度很慢,尤其短段型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的微创手术治疗,主要是胃镜下射频消融治疗、食管黏膜剥离术,当然不能完全控制病变的进展,尤其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有复发可能,微创手术又有食管狭窄等副作用。


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是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就是贲门松弛,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下段黏膜,少数演变为Barrett食管,目前有微创手术主要是Nissen胃底折叠术,重建胃食管交界处的抗反流活瓣,以抑制胃食管反流,可用于有严重胃食管反流症状且内科治疗无效者。


作者: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王伯军 

文章首发自王伯军大夫谈消化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