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癌症之王”,往往发现就是晚期,如何不被它盯上?

2024-04-02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原创

胰腺癌为什么会被命名为“癌中之王”?谁是胰腺癌常瞄准的目标?又能不能提前预防?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一篇文章,希望让广大读者对胰腺癌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01
胰腺癌疾病负担很大,且仍在增长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常说的胰腺癌一般是指胰腺导管腺癌,进展极快,预后也非常差,死亡率极高。而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从确诊胰腺肿瘤到去世,历经8年时间。其实乔布斯所患疾病并非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胰腺癌,而是胰岛细胞瘤,这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恶性程度不高,生长缓慢,及时治疗后预后也一般较好。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所有恶性肿瘤中,胰腺癌新发病例男性位列第10位,女性第9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4位。中国的胰腺癌患病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报告的2016年全国癌症数据来看,全国新发胰腺癌数量达10万例,死亡患者数达8.8万例,胰腺癌位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10位,女性第13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中国胰腺癌的年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为12万。


过去,临床上胰腺癌多为45岁以上的男性患者,但近年来,因为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饮食结构和习惯改变等原因,胰腺癌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40岁左右的患者在逐渐增多,年轻人患胰腺癌通常恶性度更高,预后更差。


02
胰腺癌被称为“癌症之王”


胰腺癌预后极差,是医学界公认的“癌症之王”。平均生存期仅4个月到6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7.2%~9%。绝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早期胰腺癌患者与晚期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别。在临床中,初诊的胰腺癌患者做手术切除的比例不足2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吴河水教授表示,胰腺癌被喻为“癌症之王”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首先,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隐匿,前方毗邻胃、右侧是十二指肠、下方为结肠、上方临近肝脏,因此,胰腺病变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多表现为消化不良,早期易误诊为胃肠道和肝胆疾病。使用助消化药物治疗可以短期内缓解症状,待患者出现黄疸、难以耐受的疼痛时,多已发展为胰腺癌晚期。因此目前胰腺癌确诊时仅约15%的患者可施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仅能进行放化疗而失去了治愈机会。


第二,胰腺癌的治疗方法有限。手术是目前治疗胰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唯一有可能治愈患者的策略,其他诸如化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放疗、中医中药治疗等均难以达到治愈目的。因此,目前统计表明胰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相当。由此可见,加强宣传教育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工作,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研发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策略已成为胰腺癌诊疗领域的重点问题。


03
胰腺癌为什么会找上门?


可能很多人都想知道,为什么会得胰腺癌?但遗憾的是,目前对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不过已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实胰腺癌的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大致可以分为非遗传性危险因素和遗传性危险因素。


非遗传性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吸烟,高龄,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慢性胰腺炎或伴发糖尿病等。


遗传性危险因素方面,家族遗传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大约10%胰腺癌病例具有家族遗传性。其他包括遗传性胰腺炎、黑斑息肉综合征、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及其他遗传性肿瘤疾病也会增加胰腺癌的患病风险。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设计了胰腺癌高危人群筛查量表,并进行胰腺癌患病风险分级,综合各项危险因素,评分≥40分即为胰腺癌高危人群,建议接受进一步的临床检查。根据危险因素评分,可将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分为: 低风险人群(40~70) 分、中风险人群(71~99分) 和高风险人群(≥100分) 。


图源:截取自《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



04
胰腺癌发病隐匿,这些症状在敲警钟!


胰腺癌的发病隐匿,症状多不典型,因此早期诊断极为困难,目前认识世界性难题,早诊率仅为5%。但早期胰腺癌和进展期胰腺癌的预后差别又非常明显,因此胰腺癌早期诊断意义重大!当身体出现以下不适时,一定要重视,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01
腹部不适或腹痛


是常见的首发症状。多数胰腺癌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钝痛和胀痛等,有时进食后还可出现疼痛或不适加重,中晚期胰腺癌则会出现持续性剧烈的腹痛



02
消瘦和乏力


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乏力、体重减轻,与缺乏食欲、焦虑和肿瘤消耗等有关


03
消化道症状


胰腺癌患者还常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晚期胰腺癌还可出现消化道梗阻或出血的情况


04
黄疸


黄疸是胰头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与胆道出口梗阻有关,可伴有皮肤瘙痒、深茶色尿和陶土样便



05
血糖突然异常升高


胰腺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器官,血糖升高属于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如果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短期内突然出现血糖升高或血糖难以控制,一定要及时排除胰腺癌的可能


05
高危人群要重视定期筛查,提高早诊率


对胰腺癌的筛查有多种技术或方法,存在胰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去综合医院肿瘤科或肿瘤专科医院进行筛查, 低风险人群可每年1次,中风险人群可每6个月1次,而高风险人群则建议每3个月进行1次。临床上常用的筛查和诊断方法有以下几种。


01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简便易行、灵活直观,是胰腺癌诊断的初筛检查方法。但也有局限性,包括视野较小,受胃肠道内气体、患者体型等因素影响较大。


02
CT


CT是目前检查胰腺推荐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诊断、 鉴别诊断和分期。


03
MRI


一般不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但当胰腺病变鉴别诊断困难时,可作为CT增强扫描的有益补充。


04
其他影像学检查


其他检查还包括PET/CT、PET-MRI、超声内镜、ERCP以及骨扫描等。PET/CT、PET-MRI可以作为CT、MRI的补充检查手段,有助于区分肿瘤的良恶性;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 FNA)是目前胰腺癌定位和定性诊断最准确的方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也可刷取细胞进行胰腺癌的诊断,但两者均为有创操作。骨扫描检查主要用于怀疑有骨转移的胰腺癌患者。


05
CA19-9等肿瘤标志物


CA19-9是迄今报道中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大部分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明显增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达90%以上。CA19-9的水平与胰腺癌的发展阶段、治疗难易程度、预后、复发风险等都存在一定关联性,但一些良性疾病如胰腺炎、胆道系统炎症、肠道炎症也可能出现CA19-9升高。此外CA125、CEA、CA50、CA242、CA724等肿瘤标志物也与胰腺癌相关。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印发的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推荐了治疗前胰腺癌影像检查优选路线图,可作为参考。


图源:截取自《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06
纠正胰腺癌高危因素,让它尽量远离你


目前并没有预防胰腺癌的确切方法,但是可以纠正胰腺癌的高危因素,降低患病风险,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改善身体健康水平。


切忌长期大量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品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日常饮食需注意保持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的摄入

保持进食规律,戒烟、不酗酒,提倡饮茶

工作中要做好防护,少接触萘胺和苯胺等有害化学物质

积极预防和治疗与胰腺癌相关的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胆囊结石、糖尿病等

提倡定期进行体检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超重和肥胖,保持良好情绪


综合整理自《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国疾病预防中心、《中国癌症中心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中国新闻网、央视网、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微信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