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第四天丨免疫治疗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2025-09-04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2eead4b558ba88aa69f109201790b879.png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肿瘤免疫治疗以其独特的机制和显著的疗效,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免疫治疗并非“万能钥匙”,其伴随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为了提升基层医生对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识别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别邀请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任秀宝教授团队,推出以免疫治疗不良反应规范化诊疗”为主题的体系化专题活动,深入探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机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内容,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为基层医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知识体系。


理论篇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作者: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 杨帆


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Is),已在多种肿瘤中显示出显著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然而,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可能诱发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s),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治疗中断或终止,甚至危及生命。如何有效预防和管理irAEs是当前临床面临的重要挑战。若能在应用ICIs治疗前预测患者可能发生特定不良反应,并及时给予预防性干预,将有助于降低甚至避免irAEs的发生,从而最大化免疫治疗的临床获益。预防irAEs的关键在于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教育与监测,以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早期识别和评估不良反应。


一、患者教育至关重要


在治疗开始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可能出现的irAEs,包括常见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以及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肺炎、肝炎、心肌炎等。患者及其家属需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新出现的症状,无论其看似多么轻微。


irAEs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


皮肤毒性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通常发生在治疗早期(2~3周),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白癜风、皮肤干燥等,多数症状较轻。


胃肠道毒性多发生于治疗后6~7周,常累及乙状结肠和直肠,主要表现为腹泻和结肠炎,其中腹泻较为常见,而结肠炎则相对严重。


内分泌系统毒性常累及甲状腺、垂体和肾上腺,多发生于治疗后9~10周。甲状腺受累时,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乏力、畏寒、食欲减退、记忆力减退、心率减慢等)或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为心率增快、焦虑、失眠、手抖等);垂体炎可能表现为头痛、轻度疲劳、性欲减退及情绪改变;肾上腺受累时,可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表现为头晕、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


肝脏毒性最常见的是肝炎,多发生于治疗后8~12周,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


此外,还有少数较为罕见但严重且致死率较高的不良反应,如免疫相关性肺炎,表现为胸闷、气促、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可能迅速进展为呼吸衰竭;心血管毒性发生率低于1%,但致死率达50%以上。


其他罕见不良反应包括肾毒性、眼部疾病、胰腺功能异常、血管炎、皮肌炎及贫血等。


二、全程管理必不可少


免疫治疗的全程管理包括irAEs的监测、识别与评估以及干预措施。由于免疫反应具有记忆性和延迟性,irAEs可在治疗开始后的任何时间点发生,甚至在治疗结束后仍可能出现。因此,在免疫治疗开始前及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皮质醇、铁蛋白等,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光或CT扫描,以便早期发现不良反应。


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基线评估,并建立基线值,内容包括既往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类型、严重程度、影响免疫状态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造血干细胞或器官移植史、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等),以便治疗过程中进行对比分析。


irAEs尚无特异性诊断标准,属于排除性诊断。每次评估时应关注患者全身皮肤与黏膜、循环与呼吸系统、营养与排泄状况、神经肌肉与关节活动及认知状态的变化,并详细记录异常类型、范围及分级,结合检查与检验结果,有助于及时鉴别诊断。


irAEs的管理需要肿瘤科、内分泌科、皮肤科、消化科等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以确保对复杂irAEs的有效应对。


三、必要时进行剂量调整


剂量调整是预防和管理irAEs的重要策略之一。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反应,适当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在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时,可考虑暂停治疗,待症状缓解后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或继续治疗。


四、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


由于irAEs源于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重新调控机体免疫反应。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广谱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

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可显著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irAEs具有较好疗效,但可能削弱ICIs的抗肿瘤作用,限制了其在预防中的应用。此外,糖皮质激素可能引发高血糖、高血压、骨质疏松、溃疡等不良反应,且对激素不敏感的irAEs效果有限。

2、是针对T细胞的药物

包括抑制T细胞增殖的细胞毒类药物如霉酚酸酯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以及抑制T细胞活化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环孢素等,此类药物也可能削弱ICIs疗效,因此不推荐用于预防。

3、是针对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阻断疗法

包括TNF-α拮抗剂英夫利西单抗、IL-6R拮抗剂托珠单抗、IL-1β拮抗剂卡那单抗等。研究表明,英夫利西单抗对类固醇难治性重度免疫相关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疗效,且与ICIs联合使用时不会削弱其抗肿瘤作用。此外,新型靶向药物维多珠单抗(靶向结合单核细胞表面α4β7整合素)也可用于irAE的处理。

最后,提高对高危人群的预测能力,开发不影响ICIs疗效的预防性治疗手段尤为重要。目前已有研究探索miRNA、肠道菌群、细胞因子等作为irAEs的预测指标,但尚未有成熟指标应用于临床。本团队研究显示,铁蛋白在预测irAEs方面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既往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严重irAEs病史的患者,可考虑给予预防性免疫抑制治疗或实施更为严密的监测计划。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可显著降低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患者教育与监测是预防irAEs的基石,而剂量调整与联合治疗策略则是应对和管理不良反应的有效手段。


END


作者简介

image.png

专题安排

image.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