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的新发病例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中位列第八,而每年的死亡病例在常见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五。
2024年《胸外科年鉴》刊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胸外科陈海泉教授团队关于经左胸手术方式对比经右胸手术方式治疗食管癌的十年生存结果,显示经过右胸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十年生存率高达52.4%,即便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十年生存仍高达37.9%,优于国内外的相关报道。
食管癌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食管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性别,年龄,饮食习惯,环境等多种因素。
中国食管癌患者多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约60岁。
常见的致病原因有:抽烟、饮酒;饮食过烫、过快的习惯;某些腌制食物、烧烤等含有的亚硝胺、霉变食物中所含的黄曲霉素等。
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保证患者生活治疗的关键。
常见的症状包括:
进食食物出现哽噎感;
进食时胸骨后不适、疼痛、烧灼感;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
及时、定期的胃镜检查是发现、诊断食管癌的关键。胃镜检查能够直观观察到食管黏膜改变,同时能够活检明确病变性质。
局限在黏膜层内的早期食管癌,由于病灶范围局限,淋巴结转移概率较低,通过内镜下手术就可以实现根治性切除。
当病灶累及食管的黏膜下层以后,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急剧增高,通常需要外科彻底的手术,进而实现减少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的目的。
对于进展期的食管癌,需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来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
2013年3月至2016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一项比较三野对比两野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证实经过三野或两野淋巴结清扫的患者长期生存相似,随访过程中发现,纵隔淋巴结、吻合口、肺、肝脏及骨,是最易于出现复发和转移的部位。
目前指南对于食管术后没有特殊症状的患者,术后1-2年内建议每3-6个月进行常规复查;术后3-5年内建议每6-12个月进行常规复查,以后每年一次。
检查项目包括增强CT、B超及上消化道胃镜等。
由于食管癌患者易于出现营养不良,因此,食管癌患者需注意进食以及营养状态的改变。通过进食柔软、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食物,少量多餐进食,定期检测体重变化。
对于食管癌手术后的患者,由于食管肿瘤切除进行消化道重建,可能出现进食哽噎、反流等不适症状。进食哽噎多由于术后吻合口狭窄,必要时需要进行内镜下扩张。食管手术多需切除贲门、管胃上提进行食管-胃吻合,出后易于出现反流。因此,需要适当改变生活习惯,包括少量多餐进食、半卧位睡眠等,同时适当服用促进胃动力、抑酸药。
由于食管癌易于出现复发转移,当肿瘤累及喉返神经时,患者可出现声音嘶哑、低沉的改变,当肿瘤发生骨转移,患者可能出现骨痛不适。因此,对这些症状需提高警惕,并定期、及时检查。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