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经过70年的努力,中国获得了世卫组织给予的无疟疾认证——对于一个在20世纪40年代每年会报告3000万例疟疾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显著的成就。
“今天,我们祝贺中国人民消除了疟疾,”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他们的成功来之不易,是经过几十年有针对性的持续行动才取得的。随着这一声明的宣布,中国将与越来越多国家一起向世界发出呼吁,无疟疾的未来是一个可行的目标。”
中国是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30多年来第一个获得无疟疾认证的国家。该区域已取得这一地位的其他国家包括澳大利亚(1981年)、新加坡(1982年)和文莱达鲁萨兰国(1987年)。
“祝贺中国消除了疟疾,”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区域主任葛西健博士说,“中国为实现这一重要里程碑所做的不懈努力表明,坚定的政治承诺和加强国家卫生系统建设可以消除这一曾经是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的疾病。中国的成就使我们朝着无疟疾的西太平洋区域愿景又迈进了一步。”
在全球范围内,4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世卫组织的无疟疾认证——包括最近的萨尔瓦多(2021年)、阿尔及利亚(2019年)、阿根廷(2019年)、巴拉圭(2018年)和乌兹别克斯坦(2018年)。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卫生主管部门致力于通过为有疟疾风险的人提供预防性抗疟疾药物以及为患者提供治疗来定位和阻止疟疾的传播。中国还做出了重大努力,减少蚊子滋生地,并在一些地区的家庭中加强使用杀虫剂喷洒。
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了“523项目”——一项旨在寻找疟疾新疗法的全国性研究计划。这项工作涉及来自60个机构的500多名科学家,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青蒿素——基于青蒿素联合疗法(ACT)的核心化合物,这是当今最有效的抗疟药物。
世卫组织全球疟疾规划主任Pedro Alonso博士指出:“几十年来,中国能够跳出固有思维模式,这对中国应对疟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在全球产生了显著的连锁反应。政府和人民一直在寻找新的和创新的方法,以加快消除疟疾的进度。”
20世纪80年代,早在世卫组织建议使用蚊帐控制疟疾之前,中国就成为世界上最早广泛尝试使用药浸蚊帐来预防疟疾的国家之一。截至1988年,在全国范围内分发了240多万顶蚊帐。这些蚊帐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所在地区的疟疾发病率。
截至1990年底,中国的疟疾病例数骤降至11.7万例,死亡人数减少了95%。在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的支持下,从2003年开始,中国加强了培训、人员配备、实验室设备、药品和蚊虫控制,使病例进一步减少;在10年内,病例数量下降到每年约5000例。
在连续4年报告零本地病例后,2020年,中国申请了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小组于2021年5月前往中国,以核实该国的无疟疾状态及其防止疟疾再次发生的规划。
中国为居民免费提供一系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部分,所有中国人,无论其法律或经济地位如何都可以获得负担得起的疟疾诊断和治疗服务。
有效的多部门合作也是成功的关键。2010年,中国的13个部委——包括卫生、教育、财政、研究和科学、发展、公共安全、军队、警察、商业、工业、信息技术、媒体和旅游部门——联手在全国范围内消除疟疾。
近年来,该国通过严格遵守“1-3-7”战略的时间表,进一步减少了疟疾病例。“1”表示卫生机构报告疟疾诊断的一天期限;到第3天结束时,卫生主管部门需要确认病例并确定传播风险;在7天内,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输入性疟疾病例仍然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云南省南部,该省与3个疟疾流行国家(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和越南)接壤。中国还面临着从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其他疟疾流行地区回国的中国公民中输入性病例的挑战。
为了防止输入性病例的发生,中国加强了对高危地区的疟疾监测,并积极参与区域疟疾防控。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中国一直通过在线平台为相关疾病防控人员提供培训,并举行线上会议交流疟疾病例调查等方面的信息。
消除疟疾认证是世卫组织对一个国家无疟疾状态的正式承认。如果一个国家以严格、可信的证据证明,至少在过去连续3年内,按蚊引起的本地疟疾传播链在全国范围内已被阻断,世卫组织就授予该认证。此外,该国还必须展现出防止疾病再次传播的能力。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