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0年终盘点:中国神经科学重大进展

2021-01-16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非原创 科研

2020年,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选出2020年度“中国神经科学重大进展”,我们一起盘点下重大科研成果。

【Nat Neurosci.】薛天/赵欢课题组揭示ipRGCs-dpHb-Nac通路在夜间异常光照诱发负面情绪中的重要作用

该研究通过构建夜间照明(light-at-night, LAN)范式模拟不正常的光照模式,并发现夜间异常蓝光光照可影响大脑特定的神经环路,诱发小鼠抑郁样行为,而没有干扰昼夜节律。该研究成果首次诠释了光线在白昼和夜晚对情绪的截然相反作用的内在机理。

【Nature】时青/江陆斌合作揭示新的抗衰老基因靶标

该研究结合秀丽隐杆线虫、小鼠等模式动物,及人类大脑基因表达数据库寻找抗衰老靶标基因,并通过测序、CRISPR/Cas9、ChIP等多种技术手段从不同层面解析衰老的调控机制,揭示了神经系统衰老的基因调控网络;阐明了BAZ2B在认知衰老中的作用,发现了BAZ2B这一全新的抗衰老靶点,为延缓大脑衰老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作用靶标,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及潜在的转化价值。

【Neuron】神经所杜久林团队揭示大脑三维血管网络形成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该研究以斑马鱼为模型,发现了大脑血管内皮顶端细胞分支上机械敏感通道Piezo1介导的钙离子活动的频率高低决定了顶端细胞分支的收缩或伸长的命运,从而决定血管生长的路径选择和脑血管三维网络的形成模式。

【Nat Commun.】方方/罗欢合作揭示注意在特征空间的“节律性探照灯”加工模式

这些研究结果从行为、神经和计算模型多个角度一致系统地揭示了多特征注意加工的神经机制,首次发现了特征空间中的“节律性探照灯”,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也为类脑人工智能提供了来自于人脑启发的动态信息组织原则。

【Neuron】王伟、唐世明课题组发现大脑中调色板,揭示认知颜色空间形成的神经机制

本文的研究亮点在于作者详细描绘了位于视觉信息传递通路上的三个不同层级的脑区对颜色的感知,同时指出了随着视觉皮层等级的不断提高,神经元反应的色调与主观的颜色空间的匹配程度也存在显著的提升。

【Nat Neurosci.】王立平/吴雪海探索“植物人”语言能力和意识水平

该研究针对意识障碍患者开展了语言加工相关神经表征的探索性研究,并将相关神经表征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成功实现了对患者意识状态的诊断和康复预测,为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参考。

来源: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微信公众号(CNS1995)

转载已获授权,其他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