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2岁,发现胆囊息肉多年,近期增大。无不适主诉。
超声所见
胆囊壁上可见高回声,外形欠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基底部稍宽,与壁相连,相邻胆囊壁连续性尚可,不随体位移动,大小约2.2cm×1.7cm×1.1cm,基底部可见血流信号,可探及动脉频谱,PSV:72 cm/s,RI:0.50~0.60。
图1 二维超声显示胆囊壁上高回声,体积大,基底部稍宽
图2 多切面观察,高回声相邻胆囊壁连续性尚可
图3 能量多普勒显示,高回声基底部可见血流信号
图4 频谱多普勒显示,基底部可探及高速动脉频谱,阻力指数不高,0.52
超声提示
胆囊息肉样病变(最大径约2.2cm) 建议进一步诊治
随后,外科给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回报:
(胆囊)慢性胆囊炎、胆固醇性息肉
1、为何我们报告中要描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
因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一大类疾病(成人发病率约5%),除了常见的胆固醇性息肉(50%~60%)外,还包括胆固醇沉积症、炎性息肉(5%~10%)、腺瘤(不足5%)、局灶性腺肌瘤、腺瘤样增生、腺癌及转移瘤等多种良性及恶性疾病。它们往往无临床症状,而却有着相似的二维超声表现(附着于胆囊壁,不随体位移动;体积较小,多数在1.0cm之内;回声呈高、强回声;无声影),简单方法难以准确辨别,故报告中描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更为严谨、贴切。
2、超声在鉴别胆囊息肉的良恶性上有哪些值得参考之处?
二维超声
·单发,且直径大于1.0cm,为恶变的高危因素(胆囊腺瘤中乳头状腺瘤,若直径大于1.0cm,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小结节型胆囊腺癌被认为是早期胆囊癌,多数直径>1.5cm,且基底部较宽;
·随着基底部宽度的增加,恶变的概率可明显增加;
·附着处胆囊壁模糊或连续性中断,恶性概率大;
·合并胆囊结石者,恶变概率大(注意提防胆囊颈部的胆囊癌合并结石,容易只关注到结石而忽略癌的存在)。
·注意毗邻脏器(如肝脏、胃及十二指肠),以及淋巴结的改变。
CDFI
·良性者一般无或仅在基底部有少量血流信号,而恶性者相对血流信号较多,且不拘泥于基底部;
·当病变基底部血流速度大于20 cm/s,考虑存在恶性倾向;
·当血流阻力指数RI大于0.60,也提示可能存在恶性倾向。
(即发现高速高阻血流频谱,应提高警惕)
超声造影
由于胆囊血供较为复杂,不仅由胆囊动脉供血,肝静脉及门静脉也可通过胆囊床滋养胆囊壁;而且不同息肉样病变类型,滋养血管等级也可能不同(主干、分支或细小分支),对病变的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增强变低时间均有影响,目前所参阅文献尚无足够统一的结论,大家怎么看?
另外,病史要注意之处
①患者年龄大于50岁(胆囊癌中约80%的患者年龄大于50岁);
②女性(胆囊癌中女性患者较多,男女比例1:2.8)。
作者:北京民航总医院 于航
文章首发自小于大夫的超声角(于航医生个人公众号)
查看更多